■擇遠
7月2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上證科創板民營企業指數和上證科創板民營企業50策略指數。
在筆者看來,此次兩條指數的發布,不僅完善了科創板指數體系、向市場提供更豐富的指數投資工具,也將更好詮釋和豐富科創板服務新質生產力、助力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深刻內涵。
當前,科創板通過繕制度、育生態、提質量,推動創新企業集聚成林,成為資本市場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生動實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公司占比超八成。同時,一批上市公司正持續推動前沿技術發展和產業變革,面向人工智能、基因技術、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加快布局。
進一步看,科創板上市公司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持續加大創新要素投入力度。2024年,科創板上市公司全年研發投入總額達到1680億元,是2024年板塊歸母凈利潤合計的三倍多。其中,科創板民營企業研發投入接近800億元,研發強度高達8.9%。
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堅持創新驅動、積極推動技術成果轉化,一些科創板上市公司實現核心競爭力的不斷提升。比如,有的公司上市以來,每年的研發投入強度保持在20%以上,實現多項關鍵技術突破;有的公司將首發上市募集資金精準投向研發和產能建設,持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在相關核心產品上實現技術迭代和性能躍升,量產規模持續擴大;有的公司2024年研發投入超過全年總營收,高額研發投入之下,公司研發項目取得多個重要進展。
一個個數據,充分佐證了科創板的“硬科技”實力,生動展現了科創板在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動“科技—產業—資本”良性循環、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如今,科創板已踏上高質量建設新征程。未來,科創板該如何更好地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
筆者認為,從監管層面看,要以進一步深化科創板改革為契機,全面推動各項業務規則和措施的落地見效,推動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典型案例落地,擴大政策的示范帶動效應;同時,落實監管要“長牙帶刺”、有棱有角,從嚴打擊科創板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惡性違法行為,助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對科創板上市公司而言,要朝著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繼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主動擁抱科技變革浪潮,探索搭建更為高效的內部研發體系,注重原創技術積累,提升核心競爭力;緊密關注產業鏈關鍵節點,努力成長為“鏈主”企業,發揮產業鏈帶動效應;以“提質增效重回報”為引領,圍繞“提升投資價值”練內功、轉思維、強行動,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