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美股頻道 > 正文

    蘋果暴雷:20年來第一次下調業績預期 壓垮美股最后一根稻草?

    2019-01-05 23:05  來源:搜狐財經

    昨日,曾經的第一支萬億股,美股市場中最矚目的明星 —— 蘋果(AAPL.US),向外界拋出了一個震撼的消息。

    由于產品銷量不佳,公司最新一個季度的營收預期下調,從原來的890億-930億美元調為840億美元,同比18年Q1下滑5%,這是蘋果近2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受此消息影響,在近日美股氣氛不濟的環境下,蘋果股價盤后先跌為敬,大跌7.5%,算上這個跌幅,蘋果已經從之前的高點回落了近30%。

    圖片來源:choice

    昔日的第一支萬億股,全球品牌價值第一,相當于六分之一A股的大蘋果,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

    一、內憂外患

    從蘋果總裁庫克的信件中,他解釋下滑的幾點原因:

    1. 去年同期(18年Q1)由于IPhone X出貨,而今年產品出貨在Q4,因此Q1同比的基數過高;

    2. 美元強勢,新興市場貨幣貶值造成匯兌損失;

    3. 新產品:蘋果手表,ipad,airpods,macbook air供應緊張;

    4. 新興市場經濟增速放緩,消費能力下降。尤其是大中華區IPhone收入萎縮明顯。

    當然畢竟是全球品牌價值第一的公司,雖然IPhone出貨量疲弱,但庫克也指出了其新產品等還有19%的大幅增長,而蘋果的活躍裝備基數也在歷史新高

    不過大家最關心的還是盈利的大頭IPhone,而很明顯的是,公司以上的這些解釋都是外在原因,庫克并沒有老實剖析清楚蘋果的內部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外在原因:

    IPhone外的產品增長19%,這樣可以直接推斷蘋果核心產品IPhone的同比下滑要大于5%。

    今年以來,新興市場的經濟萎縮造成的消費力下降,確實對產品高定價的蘋果造成了較大的沖擊,這一點解釋無可厚非。

    除去經濟因素,手機產業進入成熟期也是不爭的事實,隨著使用手機的用戶基數越來越大,在加上手機功能越來越接近完善狀態,人們的新購置需求將越來越少,而換機時間將越來越長,這造成了今年全球手機廠商都不好過的現象。

    圖片來源:網絡

    從上圖看全球手機行業整體需求不足,泥沙俱下,因此我們不能認為蘋果的負增長是令人非常失望的,-5%的負增長依然是可以接受的。

    但當下的中美貿易戰,某程度上也影響了蘋果的銷售。

    中美貿易戰的本質,是美國防止中國產品的滲透,保持對中國的產品輸出。

    在之前的孟晚舟事件中,蘋果卻被當做是綁定美國勢力的首要抵制品牌,這一點足以證明,蘋果本身就是貿易戰中的棋子之一。因此,對于今年的蘋果中國區的萎縮,不單只是因為中國經濟的下滑,還有民族因素的影響。

    如果中美貿易戰繼續發酵,貿易戰或許才是蘋果幾年內最大的外患。

    二、企業增長的矛盾

    外在因素不能控,對于蘋果來說,只能夠把內在因素做好,而這也是蘋果現在所面臨的核心問題,自身競爭力變得越來越弱,而過去一兩年依靠提價帶來的業績增長在未來將無法再持續。

    蘋果的手機近年來一直在大幅提價,其定價已經大幅甩開其他同行,可見下圖,但同時,要命的是性能方面卻被同行不斷地縮小差距。

    圖片來源:網絡

    無論是拍照、硬件、軟件、外觀,蘋果都無法重現當年碾壓式的優勢。而今年中國的幾款產品,甚至在外觀方面,對蘋果實現了超越。

    消費企業的增長一般來源兩個方面,一是產品價格增長,二是產品銷量增長。在4G剛起步,智能手機滲透率不高時,蘋果盈利的快速增長就是來自以上兩者的同時實現。到了智能手機中場,由于消費者對于蘋果存在一定的粘性,因此,即使蘋果價格有所提高,銷量下滑并不明顯。

    蘋果的IOS系統,相關附屬產品,軟件是很優秀,很有粘性,但是否因此,消費者對于價格的提升就一定會照單全收呢?

    有人很諷刺的指出:如果蘋果明年想業績翻倍,很簡單,把IPhone定價翻兩倍即可,畢竟有定價權,有用戶粘性。如果后年再想業績翻倍,那么價格再翻一倍,到最后,一部手機賣到幾十萬即可。

    想想都知道,這種模式下去,蘋果的結果不是業績連年暴升,而是這個品牌就此隕落,泯然眾人。

    因此,消耗消費者粘性總有盡頭,到了盡頭,蘋果還是要跟隨經濟學規律,產品漲價,產品銷量就下降。而毫無疑問,蘋果即使未到這盡頭,也離不遠了。

    有人會認為蘋果就此高端化,往高定價,高利潤率方向走,但從汽車行業的經驗可以看出,規模做得最大的是大眾和豐田這種生產便宜家用普通轎車的公司,而賓利,邁巴赫,這些高定價,高利潤的品牌,規模則要小很多了。

    可以保證,如果蘋果要往脫離大眾消費力的水平,往高端消費的領域走,蘋果也就離掉下手機業龍頭寶座不遠了。

    蘋果這樣的科技公司,其護城河依然是科技實力,其產品相對競爭品的優勢。因為手機產品并不是無差異的,科技的滯后馬上就會體現,不像食品飲料那樣差異微乎其微,有極強的品牌粘性,消費者并不在意手機品牌是蘋果還是梨。

    蘋果近年來很多心思都花在了賺錢上,比如說取消128G容量,比如說快充加錢,這些手段對于增收來說,確實是很好的方式,因為蘋果用戶必須花錢購買。這也帶來了不錯的財報。

    但在其他手機廠商的產品里,快充早就成了附帶的標配,而可擴展內存卡也使得用戶不需要多花錢在內存上。

    當別人都在想方法提升性價比,而蘋果卻在想盡辦法降低性價比,顯然會有一部分蘋果用戶不堪重負,轉而選擇其他品牌。

    消費者與股東利益,有時候往往是沖突的。

    三、依然強勢的研發

    很多人在說蘋果不斷花錢回購不搞研發,其實這一點不盡正確,根據我統計的數字,蘋果研發費用率近年還是一直在抬升,并且相比三星手機部門,華為手機部門,蘋果研發投入依然是里面最高的。這證明蘋果并沒有疏于研發,比如在處理器芯片方面,蘋果確實是獨步江湖,越做越好。

    但從軟件,外觀設計及攝像頭及其他硬件等傳統優勢,蘋果似乎沒有過去那種引領潮流的強勢了。是研發的方向所致,抑或是蘋果是在利用自己的品牌強勢擠牙膏,我們不得而知。

    資料來源:choice,蘋果研發費用占營收比

    四、結語

    綜上,只要蘋果手機沒科技上的新突破,當下的下滑只是悲劇的開始,隨著貿易戰推進,經濟下行,加上不合理的高定價,蘋果收入繼續下滑是合理的。

    不過對蘋果來說,值得慶幸的有兩點:

    一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產生能力仍然很強,只要它愿意改變,仍有不少可選路徑,例如再加大研發能力。

    二是留給蘋果的時間也算充裕,每年一次產品的迭代周期很短,下一款新手機,仍然是解決當下問題,重新贏得消費者的好機會。

    怕的是蘋果不愿意低頭,像過去的諾基亞一般,非得抱著高溢價,薅消費者羊毛,不接受改變,最后落得隕滅的下場。

    同樣持有蘋果的中國巴菲特段永平與巴菲特本尊,蘋果會是他們共同的滑鐵盧嗎?

    蘋果盤前暴跌9%,會是壓垮美股最后一根稻草嗎?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