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美股頻道 > 正文

    蘋果暴跌10%:3個月跌去一個騰訊 巴菲特損失慘重

    2019-01-05 22:26  來源:中國基金報

    蘋果公司“爆雷”的余震仍在持續,美股被拉下馬。

    隔夜美股開盤,蘋果下跌逾8%,之后跌幅迅速擴大。截至收盤,蘋果跌幅9.96%。一夜之間,蘋果市值蒸發741億美元,超人民幣5000億元。

    蘋果下調營收預期帶動供應商股價大跌。Qorvo收跌9.06%,Skyworks收跌10.65%,西部數據收跌6.82%,臺積電收跌6%。

    蘋果暴跌也拖累大盤,帶動美股下跌。隔夜道指重挫660點,跌幅2.83%,報22686.22點;納指跌3.04%,報6463.50點;標普500指數跌2.48%,報2447.89點。

    美科技股悉數下跌,FAANG中僅奈飛收漲1.32%,Facebook跌2.90%,谷歌母公司Alphabet跌2.77%,亞馬遜跌2.52%,微軟跌3.68%,特斯拉跌3.15%,高通跌2.98%,推特跌2.85%,IBM跌2%,甲骨文跌0.97%。

    中概股普跌,百度跌4.65%,阿里巴巴跌4.46%,京東跌4.33%,網易跌3.85%,微博跌逾5%。

    周三“新債王”JeffreyGundlach在蘋果公司預警一季度業績后點評稱,這一現象“正是在熊市中會發生的事情”。

    Gundlach對美股熊市的認定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2018年12月中旬,Gundlach就提醒市場稱,股市還將繼續下跌,標普500指數將在當月晚些時候跌至年內新低,投資者正處于美國熊市周期的“第一下行階段”。美股目前的走勢似乎正在驗證這一說法。

    蘋果3個月內跌幅近40%

    市值蒸發逾4200億美元

    2018年8月初,蘋果公司市值一舉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美股首家收盤市值超1萬億美元的公司。2018年10月3日,蘋果盤中創下232.66美元/股的歷史新高,當天其收盤市值達到超1.1萬億美元。

    但觸頂后的2個月內,蘋果股價呈快速下跌之勢,不僅抹去年內漲幅,2018年全年累計跌逾8%,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差年度表現,還讓出了霸占8年的“全球市值第一”寶座。

    昨夜收盤后,蘋果股價報收142.19美元,自高點跌幅近40%,市值蒸發逾4200億美元。目前最新市值僅6747億美元,排在微軟、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之后,屈居第四。

    蘋果的這一波下跌,源于本周三盤后其披露2019財年第一財季營收將較此前預期低逾7%。這是蘋果公司近20年來首次下調營收預期。受此影響,蘋果在1月2日盤后已跌超7.5%,1月3日盤前跌幅擴大至8.6%左右。

    蘋果CEO蒂姆·庫克將原因歸為iPhone銷售未達預期,其中包括中國市場需求意外放緩,“我們的全球收入同比下降超過100%的情況都發生在大中華地區的iPhone、Mac和iPad上”。

    同時庫克表示,在一些成熟市場,消費者對iPhone的升級換代“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強勁。”他解釋稱,在電信服務公司停止補貼的情況下,人們會更長時間地保留舊手機,加之蘋果手機的價格不斷上漲,用戶也習慣只是更換電池,而非購買最新和最好的iPhone。

    蘋果最新一季財報顯示,iPhone產品在其整體業務中占比高達62.76%。從區域來看,美國及歐洲是其產品主銷地,占比分別達42.2%和23.5%,不過大中華區銷售也極具分量,占比達19.56%。

    而此次下調預期,與之前庫克的表態相悖。2018年11月1日蘋果公司第四財季電話會議期間,庫克聲稱,蘋果上季度在中國的業務非常強勁,增長了16%,“對此我們非常滿意。尤其是iPhone,在中國實現了非常強勁的兩位數增長。”

    為此,美國投資者權益律師事務所BernsteinLiebhard LLP此前宣布,正代表蘋果股東調查該公司潛在的證券欺詐行為,原因是蘋果及其高管可能向投資者發布了重大誤導性商業信息。

    重倉蘋果

    股神巴菲特一夜之間虧損37億美元

    蘋果重挫,股神巴菲特受傷最嚴重。眾所周知,蘋果是巴菲特的重倉股。

    從公開數據看,巴菲特從2016年一季度開始小試牛刀買入蘋果,2017年起大幅加倉,2018年更是越漲越買,現在已成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第一大持倉股。

    截至2018年9月末,巴菲特對蘋果的持股總計約2.52億股,占蘋果公司總股本的5%。

    據外媒測算,周三蘋果股價報157美元,距離巴菲特持倉平均成本距離約10%-15%。也就是說,巴菲特對蘋果的持倉成本價約在130-140美元之間,而目前蘋果最新股價142.19美元,已接近巴菲特平均持股價格,如果蘋果再度下跌,很可能擊穿股神成本價,這筆投資將出現浮虧。

    昨夜,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的蘋果股份市值一夜之間虧損約37億美元。從2018年10月來看,所持股份價值已縮水約210億美元。

    在早年的投資生涯中,巴菲特與科技股并無任何交集。從2011年開始,巴菲特試水科技股,第一個投資對象是IBM,結果持有8年卻斬倉出局。而股神相中的第二只科技股,便是蘋果。

    巴菲特曾表示喜歡蘋果,“我們買它是為了持有,我們購買了蘋果約5%的股份,我很想擁有100%的股份。我非常喜歡他們業務的經濟性、管理層和他們的思維方式。”

    至于蘋果會不會重蹈IBM覆轍,現在還難斷言。不過有分析師認為巴菲特此前投資IBM失敗,是因為這超出了他的能力圈。

    科技,尤其是當前席卷全球的互聯網,重新塑造了一個商業世界,和傳統商業世界相比,這是兩個差異化巨大的生態系統,而投資人判斷企業在不同生態系統中的發展需要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型。

    一個企業過去多年的表現在巴菲特的思維模型里至關重要,企業在悠久歷史中積累的“護城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繼續有效,但科技發展最大特點是變化,再優秀的科技公司如果不能緊跟科技變化的速度,很快就會被淘汰。

    高通禁售令步步緊逼

    蘋果手機銷售業務雪上加霜

    雪上加霜的是,蘋果與高通的戰爭仍在持續。

    昨日中國反侵權假冒聯盟在北京召開發布會,就福州中院11月30日針對高通訴蘋果侵權一案做出的禁令發表聲明。

    聲明指出,福州中院發布的訴中臨時禁令裁定,在裁定書送達蘋果公司所屬分支機構之日起立即生效,蘋果公司是否申請復議不影響裁定執行,蘋果公司所屬分支機構應立即履行上述裁定。

    聲明強調,蘋果公司對中國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應當尊重,并根據裁定自覺履行禁令,而不是憑借其超級經濟實力和影響力來蔑視乃至踐踏中國法律。

    12月20日,高通獲得了針對蘋果的第二份禁售令,禁止其在德國市場上出售部分搭載英特爾芯片和供應商Qorvo的零部件的iPhone機型。

    昨日晚間消息,高通表示,總金額為13.4億歐元的保證金將用于在德國執行針對蘋果公司iPhone系列產品的永久性禁令。

    2018年12月19日,高通再次把蘋果告上中國法院。除了要求強制執行禁售申請外,還要求禁止蘋果公司在華銷售最新的iPhoneXS和XR。

    高通總法律顧問DonRosenberg認為,蘋果應該立即在中國停止所有iPhone6S到iPhoneX型號的銷售。高通還努力尋求將這一禁令擴大到涵蓋蘋果的其他機型,包括最新的iPhoneXS和XR。

    如果這一申請得到福州中院批準,這將意味著將有9款蘋果手機不能在中國進行銷售。

    高通的糾纏不休,也讓蘋果正在下滑的iPhone銷售業務陷入更加艱難的境地。

    多家投行下調蘋果估值

    蘋果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

    在蘋果調低第一財季營收預期后,已有約17家投行下調了蘋果的目標價。

    瑞銀:從210美元下調至180美元,維持“買入”評級。

    美銀美林:從220美元下調至195美元

    花旗:從200美元下調至170美元。

    高盛:從182美元下調至140美元。

    摩根大通:從266美元下調至228美元

    麥格理集團:下調至149美元,評級為中性。

    摩根士丹利:從236美元調低至211美元。

    加拿大皇家銀行:從220美元下調至185美元,預計股價會下滑至120美元/股。

    BTIG:從235美元調低至197美元。

    派杰:從222美元下調至187美元。

    瑞銀表示,將蘋果2019財年第一季每股盈利預測調低11%至4.18元。預計蘋果旗下iPhone于2019財年銷售達1.85億部,同比下跌10%,收入下跌12%,產量回落15%。

    高盛預計,蘋果2019年第一季度還會將iPhone產量再次縮減400萬部,預測該季度iPhone銷量下調至3900萬部,而蘋果2018年的iPhone交付量將同比下跌10%。

    據市場調研機構賽諾的中國手機市場數據報告,2018年1-11月,蘋果手機銷量4913萬臺,遠遠落后于國產手機vivo、oppo和華為等。

     

    • 相關資訊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