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藝融
MSCI最新發布的《2024年亞太區ESG評級領導者與上調報告》報告,系統評估了亞太13個市場ESG評級的趨勢與行業分布。在MSCI對758家中國公司ESG評級評估中,2024年26%公司獲得評級上調,創下了歷史新高,評級為AA與AAA的企業占比升至8.9%(2020年為1.4%)。
以滬市公司為例,2024年滬市主板1068家公司單獨披露ESG報告,披露率達63%,創下歷史新高。滬市公司的實踐表明,將ESG要素深度融入技術創新、管理體系和產業轉型,更能培育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數據顯示,共有306家滬市主板公司被納入MSCIESG評級,其中90家公司在最新一次評級中獲得等級提升,9家公司評級“跳升”2個至3個等級,如新奧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海信視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健康元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評級獲得AAA級,除4家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外,還有愛瑪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奧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處于全球領先水平。連續兩年納入MSCI評級的296家公司中,A等級以上公司數量由37家增長至49家。
MSCI亞太區可持續與氣候產品顧問金書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ESG評級表現分為不同的檔位。AAA公司,即在整體評級結果上面處于領先者的公司,在財務表現上有更好的結果。“如果公司重視ESG實踐,在各個時間維度上都有利于抵御相應的風險,從長期來看,對公司的財務表現將帶來正向的反饋。”
MSCI亞太區可持續與氣候研究部主管王曉書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如果企業能夠從公司的供應鏈管理、治理架構、高管層薪資設計等方面重新思考可持續發展戰略如何驅動公司業務長久發展,也將更深刻地體會到ESG高質量披露要求給企業發展帶來的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