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侯捷寧
2月14日,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2018年第四季度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機構業務運行及合規情況通報》,報告顯示,四季度,債券市場風險偏好仍處于低位,AAA級債券利差變異系數總體環比下降,AA+及以下等級債券利差變異系數環比上升,反映出市場與評級機構對部分中低級別發行人信用風險高低的看法分歧擴大。此外,報告指出,2018年全年新增44家違約發行人。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存續的公司信用類債券公開發行主體共計3574家2,同比減少31家。從主體級別分布看,各市場AA級占比仍最高,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公司債和企業債市場分別為33.85%、34.79%和59.43%;AA+級及以上發行人占比分別為63.75%、56.42%和28.68%,同比分別上升6.03個百分點、5.70個百分點和2.83個百分點。
報告指出,四季度,評級機構共對39家發行人進行評級調整,同比無變化,正面調整和負面調整分別為11家和28家。2018年全年,評級機構共對302家發行人作出評級調整動作,同比減少30.25%,在所評家數中占比8.45%,同比下降3.56個百分點。其中,正面調整共209家,同比減少39.42%,分機構來看,中誠信國際和中證鵬元的正面調整家數最多,分別有44家和41家;負面調整共93家,同比增加5.68%,聯合評級和大公資信負面調整家數最多,各34家,分別占存續家數的5.94%和3.92%。
另外,在四季度新增的19家違約企業中,聯合評級7家,大公資信和中誠信國際分別有5家和3家,中誠信證評、聯合資信和鵬元資信各2家,上海新世紀和東方金誠各1家。
2018年全年新增44家違約發行人,分市場看,公司債市場37家,債務融資工具市場和企業債市場分別有19家和3家。在34家有評級的違約發行人中,分機構來看,聯合評級所評違約企業最多,有16家,大公資信、聯合資信、中誠信國際分別有11家、6家和5家,上海新世紀、中證鵬元和東方金誠各4家,中誠信證評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