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8月4日,記者獲悉,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泰安市公司聯合銀河期貨山東分公司以大連商品交易所公布的價格為基準,開展的首單玉米“保險+期貨”項目落地泰安肥城。
同日,種植戶拿到了首張玉米“保險+期貨”業務的保單。業內人士表示,該模式的成功開展不僅有利于種植市場合理分散價格風險,通過金融衍生品工具解決了玉米市場價格波動對廣大種植戶的影響,同時可以實現發展特色農業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也是保障農民穩定增收的重要舉措,對整個玉米種植產業健康發展都將產生重要影響。
據了解,多年來,由于受市場上玉米價格波動影響,當地玉米種植產業的農戶收入一直不穩定,種植積極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保險+期貨”項目的實施將充分發揮金融創新服務三農的優勢,有效保護農戶利益,助推泰安縣域鄉村振興。
銀河期貨表示,玉米種植面臨的風險情況復雜,農戶承受風險能力差,缺乏有效的保障工具及路徑。“保險+期貨”模式填補了合理分散價格風險的空白,是對我國傳統農業保險的必要補充。該模式實質上是在我國價格形成機制改革過程中,為了解決既要確保農產品供給,又要防止價格大幅波動傷及農戶及企業的問題,保險機構攜手期貨行業融合各自風險管理優勢,利用衍生品市場進行風險分散的新型農業保險。隨著“保險+期貨”項目的不斷推廣與實施,玉米種植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將會逐漸被緩釋,此種舉措也將更加穩定、有效的分散市場風險。
銀河期貨山東分公司負責人于海川表示,該項目的成功落地可以極大的幫助種植大戶規避玉米價格下跌造成的風險,保障農戶的基本種植收益,也是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的重要舉措。下一步,銀河期貨山東分公司將積極在全省各縣域內推廣該模式,為農戶定制個性化的“保險+期貨”產品。
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肥城市公司負責人史貴文表示,此次玉米“保險+期貨”模式的成功開展,極大豐富了農業保險的經營模式,為該縣彌補了新型保險形式的空缺,也有效化解了玉米市場風險,保障了農民穩定收入,是實現農民利益最大化的重要舉措。同時也表示將不斷深化與交易所及期貨公司的合作,力求在生豬、雞蛋、棉花、蘋果、花生、紅棗等多品種更加深入探討,積極全面發展新型農保模式,為農民的穩供保收提供更多有效的保障。
(編輯 崔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