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桂小筍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A股市場共有1494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25年中期業績預告。從預計實現凈利潤規模來看,有5家公司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超100億元(按預告上限計算,下同)。
從預計凈利潤變動幅度上限來看,上述1494家上市公司中,有417家公司預計報告期內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上限超過100%。
具體來看,在上述預計上半年凈利潤超過100億元的5家公司中,有4家預計報告期內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其中,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預計的凈利潤增幅上限最高,為973.39%。公司表示,報告期內經營業績大幅提升,主要系生豬出欄量較去年同期上升,疊加公司生豬養殖成本較去年同期下降所致。
據記者梳理,收入上升、降本增效、把握市場契機成為了上述公司上半年業績預喜的主要原因。
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產業鏈的完整度、品牌影響力、創新能力、規模效應好的企業,在未來的競爭中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從已經發布的業績預報也可以看出這種趨勢,“在復雜的外部環境中,上市公司要為產業鏈強鏈、補鏈作出貢獻,也要著力提升自身運營效率。”
深圳市前海排排網基金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研究員隋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反內卷”政策引導下,部分企業通過靈活調整生產節奏,有效減少了行業低效供給,疊加原材料成本回落,推動企業盈利能力顯著回升。同時,一些企業不僅通過戰略聚焦和運營優化,深耕核心業務優勢,還通過客戶結構升級和生產工藝創新,實現了經營效率的全面提升。此外,部分企業敏銳洞察市場供需變化,及時調整業務策略,成功抓住了結構性增長機會。
“這些案例生動詮釋了企業在新形勢下實現逆勢增長的典型路徑。既要善用政策東風,又要苦練管理內功,同時保持對市場脈搏的精準把握。這種多維度的應對策略,不僅能幫助企業扛過短期困境,更可以為企業長期發展奠定基礎。”隋東說。
在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看來,上市公司應當合理、謹慎、客觀、準確地披露業績預告,明確業績的變動范圍、盈虧金額區間等,不要采用措辭模糊的表述,以免誤導投資者。同時,上市公司應在業績預告中充分說明業績或財務狀況發生重大變動的主要原因,若業績變動主要源于非經常性損益,需說明影響金額范圍,并明確相關項目屬于非經常性損益。
“上市公司發布業績預告后,如果出現實際業績和已披露的業績預告存在重大差異,應當及時披露相關修正公告。同時,修正業績需要在合理范圍內,并給出合理解釋。”王智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