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張騫爻
“今年的全國兩會,我準備了6項提案,主要圍繞遏制網絡誹謗犯罪、將低碳減排加入上市制造企業信息披露范圍、加速新型顯示產業生態發展、支持中國企業強化雙循環、加速全球化,另外還有一些關于法律法規完善的建議。”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李東生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采訪時表示。
堅定企業全球化戰略
作為中國企業全球化的標桿,TCL目前已在全球擁有28個研發機構、10家聯合實驗室、22個制造基地,業務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記者注意到,去年全國兩會,李東生針對中國企業全球化經營能力提升提出建議。他指出,在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下,中國企業要成為這個行業的領先企業,全球化、國際化是必須要走的一步。建議國家采取多種政策措施,幫助和支持中國企業提升全球化經營能力。一方面實施針對性的產業政策留住核心產業,鞏固國內產業鏈布局;另一方面,支持國內企業建立并完善全球產業鏈布局,提升全球化經營能力。
今年,李東生將繼續攜《支持中國企業強化雙循環、加速全球化的建議》上會,為中國企業國際化道路建言獻策。他表示,國內企業參與“雙循環”格局,首先需要重塑和完善內循環產業鏈。構建核心技術攻關的舉國體制,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高科技產業。鼓勵產業鏈核心企業積極向高附加值領域拓展。加強財稅支持,實施針對性政策留住核心產業。其次,幫助國內企業提升全球化經營能力,就是建立國際貿易環境風險防控體系,拓寬企業海外發展的融資渠道,支持企業海外設廠,進行本地化經營。
疫情之下逆市增長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多行業停擺,利潤大幅下滑,然而,TCL科技(000100)預告年度凈利逆勢增長60%~70%。李東生表示,面板產業具有周期性波動特點,如何穿越產業發展周期是個大挑戰,極致成本效率是關鍵,“TCL華星是唯一一家持續盈利的面板企業”。
李東生認為,科技產業的發展是以技術創新和應用為核心驅動的。2020年上半年,TCL科技研發投入28.8億元,同口徑同比增長28.9%。這些年,TCL科技加強和日本、歐洲等在新型顯示材料和裝備領域具有優勢的國家開展技術合作。以科技創新為助推器,加大顯示技術研發和智能制造、數字化投入,構建戰略性融合技術和產品,實現下一代新型顯示技術、材料和工藝的領先布局。
近年來,TCL科技在全球化布局、產品研發與投入上從來沒有因為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而放慢腳步。2020年,TCL華星戰略入股JOLED,通過聯合研發、專利合作等方式,從材料、設備、工藝、產品等全環節打造印刷顯示產業鏈的生態建設,加速推動印刷OLED實現工業化量產。此外,TCL華星還與三安半導體共同投資成立聯合實驗室,聚焦Micro-LED技術開發,推動公司在該領域從材料、工藝、設備、產線方案到自主知識產權的生態布局。
加碼完善生態布局
2020年2月7日,“TCL集團”正式更名為“TCL科技”。彼時,李東生曾表示,TCL科技下一步會考慮通過投資收購、兼并重組開拓新的產業賽道,選擇高科技、長周期、資金技術密集、進入門檻高的戰略新興產業布局,尤其是材料領域。
2020年,TCL科技參與中環集團混改。據了解,中環電子在半導體光伏和半導體及半導體材料領域一直堅持以技術產品創新和技術領先,是國內企業中的領先者。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擴內需、加碼創新和產業升級成為重頭戲。
談到“十四五”時期中國面板行業的發展趨勢,李東生向記者表示,“十四五”時期,是中國企業在OLED產業的追趕期。李東生向記者表示,未來TCL將繼續圍繞主要產業的新材料、新技術、新應用等方向加大投入,公司以自研、合作等多種方式,完善生態布局,持續建立技術領先優勢。
談及未來發展,李東生表示,以“科技創造精彩暢享智慧生活”為使命,以戰略為牽引,以創新為動力,以用戶為中心,TCL將加速向“成為全球領先的智能科技公司”之愿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