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何文英
受供給收縮預期影響,“白色石油”價格重回8萬元/噸大關。7月25日,廣州期貨交易所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LC2509)以80520元/噸收盤,創下5個月以來新高。由于碳酸鋰期貨接連上漲,7月25日晚,廣州期貨交易所發文表示,經研究決定,自2025年7月28日交易時起,非期貨公司會員或者客戶在碳酸鋰期貨LC2509合約上單日開倉量不得超過3000手。
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教授張佳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碳酸鋰價格波動是政策引導、供需博弈與產業鏈重構等多方面因素共振所致,在此背景下,擁有鋰礦資源的上市公司業績有望率先得到改善。”
行業“反內卷”的持續落地對碳酸鋰價格形成了較強的支撐。7月初,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隨后,光伏、鋼鐵、水泥等行業啟動減產,鋰電行業也積極響應政策導向加速產能出清。
7月中旬,江西宜春市自然資源局要求8家涉鋰礦山企業9月底前完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從嚴治理違規開采。7月16日,藏格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藏格礦業”)全資子公司收到海西州自然資源局、海西州鹽湖管理局下發的通知,停止違規開采并積極整改。7月21日,江西特種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公告顯示,其全資下屬公司宜春銀鋰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預計于近日啟動停產檢修,涉及全部鋰鹽生產線,預計檢修時長約26天。
供給收縮預期疊加成本支撐,市場情緒快速扭轉。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7月25日,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為7.29萬元/噸,較去年同期上漲21%。“此前價格跌破6萬元/噸時,鋰電上游很多企業已出現嚴重的成本倒掛現象,現在價格回升至成本線附近,企業開工積極性得到了較好的修復。”張佳峰說道。
此外,需求端“淡季不淡”也進一步助推碳酸鋰的價格上漲。乘聯會數據顯示,7月1日至7月20日,全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53.7萬輛,同比增長23%。張佳峰表示:“雖然7月份是傳統淡季,但下游廠商已開始為‘金九銀十’備貨,市場需求仍有較強的剛性空間。”
受益于碳酸鋰價格反彈,上游鋰礦企業憑借資源優勢業績得到明顯改善。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預計上半年凈利潤為0元至1.55億元,同比扭虧為盈,主要得益于鋰礦定價周期縮短至月度機制及重要聯營公司業績增長。江西贛鋒鋰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預計上半年凈利潤虧損3億元至5.5億元,但虧損額同比收窄,投資收益與鋰鹽業務邊際改善成為關鍵。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碳酸鋰產能達4萬噸/年,且正在推進4萬噸鋰鹽一體化項目。盡管藏格礦業因子公司停產整改短期產能受限,但其2025年碳酸鋰計劃產量仍達1.1萬噸,資源儲備為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湖南科力遠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力遠”)已全資收購位于宜春的四座地下鋰礦,礦石資源儲量預測不低于1200萬噸,折合碳酸鋰當量約40萬噸。公司董秘張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通過自有鋰礦資源和碳酸鋰生產線,實現了鋰電材料的自給自足,為儲能業務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7月上旬,湖南省自然資源廳透露,湖南省郴州市臨武縣雞腳山礦區已探獲超大型蝕變花崗巖型鋰礦床,共提交鋰礦石量4.9億噸,氧化鋰資源量131萬噸。據悉,科力遠、威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均位于郴州,擁有得天獨厚的鋰礦資源優勢。
張佳峰認為:“未來行業將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具備技術優勢和成本控制能力的企業將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