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姚堯
4月26日,三大股指高開低走,行業板塊漲跌不一?;瘜W制藥板塊表現搶眼,指數一度上漲3.62%,截至收盤,該指數報收于4444.36點,上漲1.80%,位居同花順行業榜前列,跑贏上證指數(跌幅0.95%),板塊內85只個股實現上漲,占比68%。具體到個股方面,共同藥業、亞太藥業和華海藥業等9只個股漲停,天宇股份(9.00%)、延安必康(5.71%)和衛信康(5.71%)等12只個股上漲超過4%。
對此,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化學制藥板塊今天的表現,一方面與利好醫藥行業供需關系的海外疫情反復有關;另一方面則是,投資者近期情緒有所改善,一些資金對調整充分、進攻屬性強的醫藥板塊展開布局。”
從資金層面看,市場做多資金對化學制藥板塊一改凈流出態勢,71只個股獲資金加倉搶籌。具體而言,4月26日化學制藥板塊大單資金凈流入額達2.24億元,而前兩個交易日的大單資金凈流出額分別為6.00億元(4月23日)和0.86億元(4月22日)。具體到個股,華海制藥(1.34億元)、景峰醫藥(1.28億元)和共同藥業(1.24億元)3只個股最受資金追捧,大單資金凈流入額過億元。另有22只個股大單資金凈流入額超過1千萬元,分別為凱萊英(0.70億元)、聯環藥業(0.67億元)和新華制藥(0.66億元)等。
優美利投資總經理賀金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原料藥漲跌輪動具有周期性,本輪指數上漲與行業周期有關,加上海外疫情反復,今日化學制藥板塊高開高漲可謂天時地利。而醫藥行業業績穩定性強,披露業績增長的企業,今日又有領漲的表現。”
化學制藥板塊的突出表現的確得到了良好的業績支持。據同花順數據統計,截至4月26日,在已披露一季報的39家公司中,25家公司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達64%。其中,魯抗醫藥、萊美藥業、興齊眼藥報告期內實現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561.93%、477.45%、413.85%。此外,華仁藥業(339.89%)、千紅制藥(399.25%)和海正藥業(267.76%)等8家公司也實現了凈利潤同比翻番。
最近30日內,有40只化學制藥板塊個股獲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其中,凱萊英和恒瑞醫藥獲得的看好評級次數最多,共獲得27次機構看好評級;此外,新和成(18次)、藥石科技(15次)和貝達藥業(12次)等5只個股也獲得10次及以上機構看好評級,后市表現值得期待。
我國在全球化學制藥領域占有重要市場份額。“作為國際化學制藥領域的重要玩家,我國與美國和印度同為全球最大的原料藥供應市場。目前,全球70%的原料藥為化學制藥,如青霉素,阿托伐他汀等,中國完全可以憑借強大的生產能力替代印度一部分市場份額。”賀金龍說。
對于我國化學制藥的行業現狀,袁華明表示:“我國化學制藥行業發展空間大,競爭格局穩定,頭部企業的競爭優勢正逐步體現,加上一致性評價和醫保制度等相關改革的穩步推進,頭部企業大概率將呈現市場份額增加,利潤穩步提升態勢。”
賀金龍分析認為,“目前,我國的化學制藥項目多以仿制為主,仍以低價作為競爭手段,具有原創新藥研發能力的企業不在多數。藥企雖然可以通過仿制藥降低藥品價格令患者獲益,但只有通過研發原創新藥才能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表:4月26日,化學制藥板塊大單資金凈流入額前20名企業

制表:姚堯
(編輯 孫倩 策劃 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