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7月24日,證監會召開證監會系統黨的建設暨2025年年中工作會議,部署下一階段證監會系統黨的建設和改革發展重點任務時提出,“推動科創板改革舉措落地,推出深化創業板改革的一攬子舉措,持續推進債券、期貨產品和服務創新”。這一表態,再次釋放出創業板改革持續深化的明確信號,也讓市場對創業板接下來的發展充滿期待。
事實上,深化創業板改革早被納入全年規劃,并始終穩步推進。在2025年1月13日召開的證監會2025年系統工作會議上,便已明確“研究制定更好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安排,深化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改革,增強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此后,5月7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提及,“近期將出臺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政策措施,擇機會發布,在市場層次、審核機制、投資者保護等方面進一步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同時盡快推動典型案例落地”;隨后,在5月19日深圳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深交所”)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開幕式上,證監會副主席李明強調,近期將出臺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政策措施,為企業創新成長提供更加適配、更加包容的制度支撐。監管層的多次表態,讓市場看到了創業板改革的堅定決心和清晰路徑。
對于監管層醞釀的這一系列改革,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認為,其不僅回應了資本市場如何更好服務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訴求,更前瞻性地布局了資本市場的改革路徑。這是對“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的切實落實,能在強化市場信心的同時,拓展資本市場自身功能,助力實現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6月18日,吳清在2025陸家嘴論壇表示,證監會將在創業板正式啟用第三套標準,支持優質未盈利創新企業上市。隨后,6月27日,深圳大普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首發上市申請獲深交所受理,也成為創業板首家獲受理的未盈利企業,為系列改革舉措的落地拉開了序幕。6月30日,深交所發布《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發行上市審核業務指引第8號——輕資產、高研發投入認定標準》,該指引在總結前期發布相關認定標準和落地案例的基礎上,根據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性、創新性特點明確了創業板“輕資產、高研發投入”的認定標準,進一步為創業板改革的推進提供了具體的操作規范和支撐。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創業板支持優質未盈利創新企業上市等措施,有利于加大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讓科技創新企業可以登陸資本市場獲得寶貴資本,從而有助于發展新質生產力。
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表示,深化創業板改革將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力度。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創業板能夠更好地適應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規律,尤其是在支持未盈利企業上市和優化再融資機制方面,將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創業板作為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重要平臺,一直深入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歷經近十六年發展,已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場之一,培育了一批聚焦主業、堅守創新、業績優良的優質科技企業,板塊“優創新、高成長”屬性越發鮮明。而這背后離不開創業板持續進行一系列貼近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發展特征的制度嘗試和創新,為打造具有獨特產業結構氣質的創新成長平臺夯實了制度基礎。
可以預見,隨著創業板改革一攬子舉措的逐步落地,其服務科技創新、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作用將進一步凸顯。而市場也將在這種良性互動中,不斷煥發新的活力,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大家都在期盼著,改革能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讓創新與資本的結合更加緊密、高效。
(編輯 郭之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