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股頻道 > 新股要聞 > 正文

    “打新”不再無風險 投資還需擦亮眼

    2021-10-28 17:43  來源:中國證券報 昝秀麗

        10月27日,新銳股份上市交易,開盤即跌破發行價,收盤跌14.04%。A股市場已連續4個交易日出現新股破發現象。

        專家表示,新股破發是市場化定價機制趨于完善后的正?,F象,有助于打破“新股不敗”的思維定式,一定程度上遏止新股過度炒作,促使IPO定價由博弈行為轉變為對新股真實價值的判斷。隨著“詢價新規”落地,新股發行生態正在發生變化,打新平均收益有所下滑,炒新風氣漸弱,改革成效初顯。

        破發現象連續上演

        最近4個交易日,A股市場連續出現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現象。

        27日,新銳股份上市交易,以57元開盤,跌破62.3元的發行價,全天在發行價下方交投,收盤報53.55元,跌14.04%。26日上市的中科微至同樣是開盤就跌破90.2元的發行價,全天跌12.63%。類似情況還出現在25日上市的可孚醫療、凱爾達,以及22日上市的中自科技身上。4個交易日內,5只新股接連破發,打破新股“不敗神話”。

        “注冊制下,將定價權交予市場。出現新股破發,既是正?,F象,也是一二級市場價格更加均衡的重要體現。未來隨著注冊制改革深化,優勝劣汰機制將進一步發揮作用。”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說。

        市場化機制顯現成效

        有專家表示,新股再現破發現象,一定程度上表明“詢價新規”正顯現出預期效果。“詢價新規”9月18日落地后,主要從優化定價機制安排和強化報價行為監管兩方面推動市場化發行機制有效發揮作用。新規則實施后,平均打新收益有所下滑。

        據華安證券10月25日發布的研報測算,在2億個規模賬戶、新股全部入圍的假設下,以網下A類平均中簽率估計,2021年1月至8月的打新收益分別為140.15萬元、156.83萬元、235.26萬元、269.71萬元、203.29萬元、618.77萬元、386.64萬元、336.83萬元。而9月、10月,打新收益分別為186.76萬元和45.34萬元。

        “新股破發和打新收益下降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隨著注冊制改革穩步推進,企業實現上市的隱性成本降低,殼資源的稀缺性下降,上市溢價因此減少;另一方面,新股發行定價規則持續優化,發行折價現象得到緩解,因此開始出現破發現象。”陳靂表示。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詢價新規”的落地可減少新股定價中的“抱團”行為。新股破發主要緣于價值投資的理性回歸。“IPO定價正在由博弈行為轉變為對新股真實價值的判斷,折射了高質量的市場化進程。上市公司情況多樣,有些企業可能定價偏高,出現新股破發也是自然而然的。”他說。

        收益下降促使理性投資

        專家表示,在打新收益下降預期影響下,炒新投資者將愈加謹慎,市場上炒新風氣減弱。

        德邦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吳開達稱,隨著一二級市場定價接軌,以往可輕易賺取的一二級市場價差將不再是無風險收益,投資者將重新考慮投資的安全邊際,從而打破搭便車報價策略。輕研究重博弈的新股定價方式將有效改善,收益分配回歸研究能力。預計以打新作為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的絕對收益投資者將逐漸退出。

        國泰君安研報認為,打新收益下滑或導致部分賬戶退出打新市場。從參與賬戶的角度看,A類戶(公募、社保、養老)中純打新基金少于1000個,打新賬戶的撤出或相對有限。而C類戶(券商資管、保險資管、陽光私募、財務公司)中的陽光私募有不少屬于對沖或融券做“打新”套利的產品,這類產品可能會有部分退出。

        田利輝建議,新的市場生態下,投資者要理性投資,根據企業價值和一級市場定價遴選股票,需要改變“閉著眼、撞大運”式的逢股必申、抽簽式的打新“中獎”和炒作新股上市的行為。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