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證券日報微信

    證券日報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公司產業 > 上市公司 > 正文

    “中國動力心”突圍 礦山動力行業加快自主可控攻堅

    2025-05-22 23:23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王僖

        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露天礦場中,礦山用挖掘機(以下簡稱“礦挖”)在陡峭的崖壁上攀爬掘進,重達400噸的礦山用卡車(以下簡稱“礦卡”)滿載著礦產輾轉運輸。

        世人不曾想到的是,這幅圖景中暗藏著一個長達幾十年的行業隱痛:被稱為礦山裝備“心臟”的礦山動力設備,因其技術門檻高、研發周期長,長期以來被國際品牌牢牢占據。

        面對多變的國際局勢,在礦山裝備智能化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國內礦山動力企業如何打破技術壁壘實現自主可控,提升中國重型裝備制造業的全球競爭力?在國家“雙碳”目標下,企業又如何順應綠色轉型趨勢?從礦方到主機廠,從動力企業到零部件供應商,中國產業鏈是否已做好迎接這場變局的準備?

        為礦山裝備注入“中國動力心”

        露天礦場的工作條件異常艱苦,運行的各類礦山裝備通常要面對-45℃至45℃極端工作溫差。這樣的極限場景,正是中國礦山動力行業需要直面的現實“考場”——礦山動力設備不僅要承受高海拔、高粉塵、高強度振動三重考驗,還需在極端溫差環境下,保持每天22小時以上重載作業,并保證90%以上出勤率,服役周期更是要長達15年至30年。

        “如果說普通重卡用的發動機是奔跑的馬拉松選手,那么礦卡、礦挖等使用的礦山動力設備就是負重攀巖的極限運動員。”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濰柴動力”)一位研發工程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礦用設備的工作循環通常都處于峰值負荷狀態,這對動力系統的熱管理、材料強度、控制精度等提出了遠超常規運輸設備的要求。

        正是這種嚴苛的要求,構筑起了礦山動力行業超高的技術壁壘,國際巨頭不僅擁有長時間的技術積淀,更通過專利鎖定了眾多關鍵技術,進而形成了對市場的壟斷。

        不過,國內企業始終沒有放棄對礦山動力領域的系統性攻堅。以濰柴動力為代表的國內企業,將研發靶心對準了三大核心指標:極端環境下的可靠性、全生命周期的經濟性以及燃料兼容性。

        一方面,在中小缸徑礦用發動機領域,濰柴動力作為中國商用車動力的龍頭,早在2005年就推出了首臺礦用寬體自卸車發動機,并用10年時間實現了對主流整機品牌的配套,市場保有量超10萬臺。

        另一方面,經歷了從海外技術引進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創新的歷程后,頭部企業逐漸實現突圍,進軍大缸徑、大馬力發動機這一行業前沿領域。其中,自2017年開始,濰柴動力與法國博杜安公司協同開發出M系列第一代礦山動力產品,將其從傳統的船舶、電力領域,適配至礦用設備,并陸續批量配套到海外礦區,打破了大噸位礦山設備發動機國外技術壟斷的格局。

        近日,濰柴動力在國內正式發布第二代礦山動力產品,引發礦業界集體關注的同時,更向外界釋放出一個關鍵信號:長期依賴進口的礦山動力行業,正加速邁向自主可控的深水區。

        “我們的一代礦山動力產品在海外礦區完成了24000小時實測,產品性能經受住了全球最嚴苛考驗。”上述濰柴動力研發工程師介紹,在礦方最關注的可靠性方面,第二代礦山動力產品又進行了51項提升,具備了5000米高原適應能力,以及綜合油耗比競品降低5%、2萬小時大修周期、-45℃至45℃極端環境穩定運行等比肩甚至是超越國際巨頭的競爭優勢;同時,新品還實現燃料路線全域覆蓋,可兼容柴油、天然氣、甲醇等,也解決了我國各地礦山用戶對于經濟性的焦慮。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蘇子孟認為,濰柴動力依托完全自主可控的產業鏈,實現國產化技術突圍,為行業輸出了中國方案,這意味著我國企業在關鍵核心技術上能夠跟國際巨頭競爭,并能夠根據國內礦山實際工況,精準提供適配的動力支持,進一步提升了我國礦山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產業鏈加速協同合作

        在當前外部形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我國能源安全穩定供應面臨挑戰,礦山用裝備的自主可控也變得愈發重要。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一家大型礦企的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多年來我們一直使用國外公司的設備和技術,雖然用了多年很放心,卻也面臨核心零部件斷供的風險,以及進口設備維護成本高昂和配件等待周期長等痛點。過去用進口設備是沒辦法,現在選國產省下的不僅是錢,更是供應鏈安全。”

        這也意味著,這場關乎國家高端重型設備的突圍戰需要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協同,目標就是實現自主可控。

        作為國內礦用車行業的龍頭企業,內蒙古北方重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方股份”)近年來聯合國內優勢企業,成功攻克了礦用重型卡車大功率柴油發動機、電驅動系統等多項技術難題。今年2月份,北方股份“300噸級礦用卡車整車國產化研制”項目順利通過最終驗收,標志著我國在大型礦用卡車領域實現了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的重大跨越。

        日前,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工集團”)的百臺無人電動礦卡,正式交付華能伊敏露天煤礦,投入編組運營,助力礦方破解大型礦山裝備主要部件依靠進口的難題。

        在頭部動力企業和主機廠的“鏈主”作用引領下,貫穿產業鏈始終的零部件企業同樣在協同配合進行改造升級,以迎接礦用裝備國產化進程中的“掘金”機遇。

        華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去年以來大力推進募投項目“發動機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項目”的技術升級與改造,目的就是提升生產線柔性化和高精度加工能力,使其兼容大馬力柴油發動機與天然氣發動機核心零部件的生產要求,而礦山動力就是其協同目標之一。

        煙臺石川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在金屬涂膠板等關鍵技術上也取得突破,部分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同類水平,正逐步實現自主可控。金屬涂膠板是制造高端發動機密封墊片的關鍵材料,應用于礦山動力裝備上,可提升耐磨、防腐、抗沖擊防護等性能。

        這些微觀創新正匯聚成宏觀勢能,支撐我國礦山動力行業從“單點突破”邁向“系統超越”。

        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2024年,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等七部門發布《關于深入推進礦山智能化建設促進礦山安全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加快新型礦用無人駕駛車輛等核心裝備研發應用。

        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某鐵礦的轉型之痛頗具代表性。“礦卡、礦挖司機招工難已是常態,智能化改造迫在眉睫。”該鐵礦副礦長王國棟坦言:“當礦山推進無人駕駛、遠程控制時,外企常以‘技術保密’為由拒絕共享核心數據,嚴重制約智能化進程。”這種困境表明:單純的產品替代已無法滿足需求,亟須構建涵蓋技術支撐、數據服務、運維保障的系統解決方案。

        《指導意見》也提出,組建高水平智能化運維團隊,保障智能化系統和裝備常態化運行。

        濰柴動力在推出第二代礦山動力產品的同時,也配套推出了一整套礦山服務解決方案。公司依托5000余家服務站,組建包含技術、質量、服務在內的礦山專家團隊駐礦,并提供專屬服務,目標直指行業存在的配件響應慢、收費項目多、維修費用貴等行業痛點,進而重塑礦山服務標準。

        同步推進的還有綠色化轉型。去年4月份,自然資源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綠色礦山建設的通知》,旨在加快礦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據悉,在交付百臺無人電動礦卡后,徐工集團也會聯合合作伙伴,以純電無人礦卡為起點,逐步向無人挖掘機、無人鉆機、裝載機等全系列裝備延伸,打造全場景的零碳無人礦山解決方案。

        努曼陀羅商業戰略咨詢創始人霍虹屹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礦山動力行業產業鏈需要跨行業、跨周期的融合生態,從制造到運維,從技術到標準,重新定義行業的游戲規則。在這條路上,中國礦山動力行業已按下加速鍵。

    -證券日報網
    • 24小時排行 一周排行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戶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