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僖
9月27日,山東凱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凱盛新材”)正式登陸創業板。由此,A股化工板塊迎來全球氯化亞砜行業龍頭,也是山東轄區第201家A股上市公司。
“新材料的開發和應用是我國由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重要工業基礎之一。”談及公司上市后的愿景和發展戰略,凱盛新材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加榮向記者表示,凱盛新材會乘上市之勢,“固本強基、發展高精尖”,在夯實現有產品結構的基礎上,輻射新顏料、新農藥、新材料、新能源四大下游行業,致力于建立全球最大氯化亞砜循環產業生態圈,實現產業鏈一體化生產。
立體產業鏈下的優勢聯動
凱盛新材是全球最大的氯化亞砜生產企業及國內領先的芳綸聚合單體生產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建立了起了以氯、硫基礎化工原料為起點,逐步延伸至精細化工中間體氯化亞砜、進一步延伸到高性能芳綸纖維的聚合單體間/對苯二甲酰氯、對硝基苯甲酰氯,再到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聚醚酮酮(PEKK)及其相關功能性產品的立體產業鏈結構。
“立足自身的產業鏈協同效應,在精細化工領域建立起立體產業鏈,可以因各自下游廣闊的應用,形成更加深度聯動的產業結構。”國內某券商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該分析師以凱盛新材收入占比公司自產業務收入不斷提升的芳綸聚合單體為例分析說,芳綸在軍工及民用領域均有廣泛應用,隨著我國科技水平及制造業快速發展,市場對芳綸需求不斷增長,行業處于快速成長的周期,作為芳綸主要原材料之一的芳綸聚合單體也因此處于快速成長的周期。如此一來,對于其上游精細化工中間體氯化亞砜也會帶來增量。
除了芳綸聚合單體,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加榮還特別提到公司另一重要產品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聚醚酮酮(PEKK)。“多年來我們也一直密切關注精細化工產業與高分子新材料產業及新技術的深度融合。”王加榮說,以科技創新推進制造強國建設,既是公司發展的行業機遇,也是歷史使命。因此,公司經過多年研發投入,實現了以自產高純度間/對苯二甲酰氯為主要原材料生產高分子材料聚醚酮酮(PEKK)的項目突破。
據介紹,PEKK作為性能優異的熱塑性樹脂新型材料之一,在航空航天、3D打印、汽車工業、高端醫療等國家戰略行業具有廣泛的應用,已被國家和地方政府列為重點扶持發展的高科技產業。“完善的產業鏈在充分提高生產效率、環保效率的同時能最大程度保護公司產業安全,實現產業穩步升級,進而提高公司整體競爭力。”上述分析師說。
當然,王加榮也表示,由于國內目前對PEKK產業應用進行研發投入的企業較少,因此想要培育國內市場規模并挑戰國際巨頭在PEKK高分子材料市場的領先地位還尚待時日。“但我們未來的戰略就是要沿著氯化亞砜綠化一體化循環產業鏈,做好新材料、新能源。”王加榮說。
關注輻射新能源等下游行業
按照凱盛新材的戰略規劃,公司將在夯實現有產品結構的基礎上,積極拓展產業鏈下游產品,輻射新顏料、新農藥、新材料、新能源四大下游行業。公司方面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目前公司已逐步形成以氯化亞砜業務為基礎,同時面向氯化亞砜下游其他羧酸衍生物、鋰電池、芳綸聚合單體以及高性能新材料PEKK等四大領域的創新業態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目前處于市場風口的鋰電池行業,公司方面表示會持續關注,借助于技術優勢,積極布局鋰電池。
據了解,在鋰電池行業,新型電解質LiFSI因其具有更好的熱穩定性、導電率、熱力學性能,被認為是最具發展前景的新型鋰鹽。而合成LiFSI的第一步就是氯代反應,目前,LiFSI有多種合成路線,其中核心中間體雙氟磺酰亞胺均需采用氯化亞砜作為氯化劑。因此,氯化亞砜是LiFSI生產的核心原材料。有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目前國內電解質核心企業在紛紛上馬LiFSI產能。而根據環評文件,單噸LiFSI對應氯化亞砜需求約為2.5噸,因此下游新型鋰鹽產能加速擴產,有望拉動氯化亞砜的新增需求倍增。對此,凱盛新材在此前路演時也表示未來會持續關注這一行業動態。
此外,凱盛新材此次登陸創業板募集資金主要是投向“芳綸聚合單體兩萬噸裝置擴建項目(二期)”、“2000噸/年聚醚酮酮樹脂及成型應用項目”、“安全生產管控中心項目”等。
對此,王加榮也表示,隨著工業環保、個體防護、電子電器及航空航天、軍民防護、5G通訊、汽車工業和新能源動力電池等領域對芳綸需求的快速增長以及芳綸產能的釋放,芳綸聚合單體行業將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公司此次募資擴建芳綸聚合單體產能,可有效滿足市場需求。而公司加速PEKK應用項目,不僅可解決制約我國高性能材料制備關鍵技術問題,對實現我國自主研發、自主生產和發展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種高性能工程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 白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