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證券日報微信

    證券日報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財經頻道 > 宏觀經濟 > 正文

    畢馬威中國經濟研究院院長蔡偉:貨幣政策寬松空間明顯打開 后續將發力穩就業穩增長

    2025-05-20 20:33  來源:證券日報網 

        本報記者 閆立良

        “隨著外部環境急劇變化,同時國內房地產市場尚未企穩、物價運行持續低迷,二季度貨幣政策優先目標將逐步過渡到穩就業穩增長,寬松空間明顯打開。”5月20日,畢馬威中國經濟研究院院長蔡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年內降準降息仍有空間,但力度及節奏將根據中美關稅進展、二季度出口和經濟表現等關鍵變量相機抉擇。

        促進價格水平合理回歸

        5月7日,央行出臺包括降準降息、創設并加力實施系列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在內的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

        蔡偉認為,一季度出于前期增量政策效果仍在逐漸顯現、外部環境尚不明朗以及優先穩定匯率波動風險和銀行息差壓力等綜合考量,央行對于貨幣政策的總量操作較為克制,保持“適度寬松”的政策取向不變。

        在后續可能的降準降息空間釋放上,蔡偉分析稱,降準方面,央行將配合財政協同發力,并可能通過加大買斷式逆回購等進一步補充流動性。降息方面,央行將綜合考量國內外經濟形勢、利率風險與金融市場波動等因素。

        最近三期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均強調“把促進物價合理回升作為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動物價保持在合理水平”。蔡偉表示,這說明當前物價是央行的重要關注指標。

        在央行5月9日發布的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在專欄中深入探討了物價問題。其中央行明確指出“物價與貨幣之間的關系很難在傳統理論的基礎上簡單地線性外推”“貨幣對物價發揮作用取決于供需對比情況”。

        蔡偉對此的理解是,只有在需求相對供給更強時,貨幣擴張對物價有正向影響,而若供給強于需求時,貨幣擴張可能會使得供過于求更為明顯,而不利于物價回升。下一階段,穩定物價仍將是央行的重要政策目標,但是物價走弱與貨幣寬松兩者間關系在當前有所減弱,物價穩定更需要依賴財政、貨幣、產業、就業、社保等各項政策協同以及改革舉措的協調配合來實現。

        “預計二季度將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節奏,著力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通過規范市場秩序、完善價格治理機制,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促進價格水平的合理回歸。”蔡偉表示。

        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4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表示將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決項目建設資本金不足的問題。

        “這項工具類似于2022年啟用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即政策性銀行將通過債務融資建立項目基金公司,向重大投資項目注入資本金。”蔡偉認為,從資金視角來看,未來基建投資若要延續一季度較高水平增速,需訴諸增量政策工具的出臺。由于政策性銀行需要進行債務融資,屆時可能出現政策性銀行金融債券與政府債券集中供給局面,銀行間市場流動性趨緊,央行需要靈活操作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包括重啟央行購買國債操作等。

        蔡偉分析認為,5月份央行超預期降準降息也是在為后續相關債券發行做出準備。參照2022年的經驗,這類政策性金融工具對于資金的杠桿作用在1:4左右,配套資金主要是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信貸以及地方政府專項債。

        “從時間節奏上看,該工具從投放到形成實物工作量耗時大概在1至2個月,從資金投放到對基建投資的帶動能夠在一個季度內顯現。”蔡偉表示,在該工具的投向上,可以關注兩方面項目,一是前期資金需求較大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地下管網建設、城市更新等投資領域或將率先獲得資金;另一類是消費基礎設施,包括停車場等消費相關基建項目也將迎來擴容??梢灶A期,在新一輪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支持下,基建投資將更好地承擔起穩定經濟基本面的角色。

    (編輯 郭之宸)

    -證券日報網
    • 24小時排行 一周排行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戶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