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11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廣東證監局、深圳證監局聯合公告,14家證券公司成為首批試點參與“跨境理財通”的證券公司,分別是廣發證券、中信證券華南、招商證券、國信證券、平安證券、中金財富、國投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中信建投、銀河證券、申萬宏源、中泰證券、興業證券。
接受采訪的專家認為,證券公司參與跨境理財通,可以帶來更加豐富的理財產品,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滿足境內外居民不同的投資需求。同時,也有助于提升“跨境理財通”業務規模,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進一步互聯互通和融合發展,更好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作用,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下一步,證券監管部門將指導首批試點證券公司做好展業安排,確保業務穩妥起步,持續加強“跨境理財通”業務的日常監管,督促試點證券公司依法合規、審慎穩健經營,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14家券商已完成業務和系統準備
自2021年試點以來,“跨境理財通”業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水平,滿足了粵港澳大灣區居民的跨境投資需求,實現個人資產配置多元化和跨境投資便利化。
2024年1月24日,《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修訂發布(以下簡稱《實施細則》),允許符合資格的券商參與,將單個投資者額度由人民幣100萬元提升至300萬元,放寬投資者進入條件,擴大可投資產品的范圍等。
據記者了解,《實施細則》發布以來,中國證監會與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香港證監會密切配合,穩步推進證券公司參與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經過系統性評估和驗收,14家證券公司完成了業務和系統準備,成為首批試點開展“跨境理財通”的證券公司。這14家證券公司將與經香港證監會認可的機構合作,服務大灣區居民跨境投資需求,助力推進粵港澳區域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隨著首批參與“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證券公司名單公布,也意味著首批證券公司參與試點平穩落地。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韓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跨境理財通是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境內外居民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多元化投資渠道。當前,跨境理財通主要以銀行存款類產品為主,特別是因為境內外利率差導致一段時間以南向通為主,無法滿足境內外居民多元化理財需求。券商參與跨境理財通業務,有望豐富理財產品供給,更好滿足境內外居民理財需求,加強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進一步提升“跨境理財通”規模
《實施細則》發布以來,跨境理財通業務迎來高速增長。據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數據,截至2024年9月末,粵港澳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個人投資者12.45萬人,較2023年末增長約一倍,境內銀行通過資金閉環匯劃管道辦理資金跨境匯劃金額914.75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614%。
未來,隨著券商的加入,“跨境理財通”市場活躍度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規模進一步增長。“跨境理財通原來主要是商業銀行參與,擴大到證券公司后,可以進一步將業務規模做大,跨境理財產品種類也會更豐富,也為券商開辟了新的業務領域,對市場各參與方均有好處,同時也有助于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下一步,證監會將會同有關單位持續跟蹤、評估試點效果,不斷完善證券公司“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提升服務質量,持續深化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作。
談及“跨境理財通”業務如何進一步優化?韓乾表示,未來可以在跨境理財產品互認、金融服務互認方面提供進一步政策支持。如金融產品試行“單一通行證”制度,即理財產品在境內或境外審批后,不需要再額外審批就能跨境開展銷售。另外,還可以進一步提升境內外金融從業人員通關便利化。
鄭磊認為,跨境理財通的任務主要就是在穩定有序中不斷擴大品種和規模,更好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未來需要進一步豐富跨境理財產品的種類,針對內地和香港投資者各自感興趣的跨境理財產品進行擴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