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4月26日,國務院國資委國有產權管理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趙世堂出席會議并講話。
趙世堂指出,各中央企業和地方國資委產權管理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把握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國資委黨委工作部署,緊緊圍繞“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總目標,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強科技創新、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提高監管效能等中心工作上,發揮好產權管理基礎性、樞紐性、戰略性作用,為國有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提供保障和支撐,服務國有企業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證券日報》記者從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獲悉,2022年,產權市場通過不斷提升市場化服務水平,助力國有企業深入推進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助力完成“兩非”剝離和“兩資”清退,加快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要素資源優化配置助力國有企業實現產業鏈強鏈補鏈,助力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高質量圓滿收官。
展開來看,在服務中央企業資產交易方面,北京、上海、廣東、山東、重慶和深圳6家從事中央企業權益類業務的交易機構全年完成央企權益類項目1564宗,交易額3846.4億元,實現增值1163.9億元。其中:完成產權轉讓項目1332宗,交易額1519.5億元,實現增值63億元;完成增資項目232宗,融資額2326.9億元,實現增值1100.8億元。北京、上海、廣東等36家從事中央企業資產轉讓業務交易機構全年完成央企資產轉讓項目12071宗,交易額近930億元,實現增值20.8億元。
在服務地方國有企業資產交易方面,全年完成地方國有企業產權轉讓項目2860宗,交易額2555.3億元,實現增值147.9億元;完成地方國有企業增資項目557宗,融資額2894.3億元,實現增值310.6億元。
在服務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方面,據全國產權行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統計,從成交率情況看,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期間(2020-2022年),產權轉讓項目成交率基本穩定在60%上下;企業增資項目2022年的成交率創三年新高,由2020年的78%增長到2022年的91%;資產轉讓項目成交率三年來一直穩定在40%上下。
除服務國資監管和國企改革外,自去年5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相繼印發實施《關于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關于做好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有關工作的通知》和《關于盤活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產權交易機構為存量資產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開辟綠色通道,推動存量資產盤活交易更加規范、高效、便捷后,從去年的實踐情況來看,產權交易市場在助力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方面同樣取得了頗為顯著的成績。
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產權交易市場通過產權轉讓、資產轉讓、資產租賃等方式以及各類自然資源交易,助力政府部門、國有企業及行政事業單位盤活存量資產超1.66萬億元。
數據顯示,在產權轉讓方面,2022年產權交易市場完成產權轉讓項目13860宗,交易額4702.38億元。其中:中央企業國有產權轉讓項目(含非掛牌項目)1433宗,交易額1543.13億元,地方國有企業產權轉讓項目(含非掛牌項目)2860宗,交易額2555.25億元。在資產轉讓(包括生產設備、房產、在建工程以及土地使用權、債權、知識產權等)方面,全年共完成資產轉讓項目78181宗,交易額4538.84億元。其中:助力中央及地方國有企業完成資產轉讓28169宗,回籠資金1877.95億元。在資產租賃方面,2022年完成資產租賃項目35261宗,合同總金額829.88億元。其中:完成國有企業資產租賃項目25059宗,合同總金額689.72億元。另外,從自然資源類(包括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出租、礦業權出讓、河流和海洋資源交易、國有林權交易、水權交易、農村自然資源交易等)交易來看,全年完成自然資源類交易項目63478宗,交易額6497.02億元。
(編輯 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