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家自貿區概念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
■本報記者 孫華
“在政策傾斜下,各方大力推動自貿區發展,經濟資源和生產要素集中流向自貿區,對相關上市公司具有刺激作用。”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設立自貿區可以通過“擴散效應”,向周邊地區擴散、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增長,這些周邊地區又可以反過來進一步促進自貿區的發展,形成一個逐漸上升的循環積累過程。這對相關上市公司而言,也是利好。
深圳前海復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曉陽對記者表示,自貿區的設立對相關上市公司股價有顯著的影響,特別是與自貿區政策業務相關較大的、未來受益較大的各行業龍頭公司影響較大,主要集中在地產、物流、港口、貿易、交通、金融等行業,但是普遍存在反應過度的現象。
陳曉陽指出,因為短期內自貿區大部分措施對行業本身的影響并不大,其政策意義主要體現在對行業未來發展的導向性以及國內外技術、制度的交流上。隨著自貿區的建設和發展,其長期影響將逐步顯現出來。相關上市公司也將受到自貿區設立的長期利好,對公司未來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從已公布的2016年年報看,在自貿區概念股中,港口、交通等行業個股業績表現比較好。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昨日,已有19只自貿區概念股發布2016年年報,其中,有11家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57.89%。具體看,2016年凈利潤同比增長的自貿區概念股分別為:寧波海運、五洲交通、*ST松江、陸家嘴、濱海能源、愛建集團、上海建工、大連港、天津港、錦江投資和深赤灣A。
“自貿區是我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區域經濟開放與發展的重要方式,同時,有利于激活并輻射區域內外各類市場參與主體,提升區域經濟活力及國際地位。”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