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三年時光,如白駒過隙,北交所于資本市場的舞臺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從開市的那一刻起,它就肩負著特殊使命,為創新型中小企業照亮發展之路。這里是夢想的孵化地,眾多企業懷揣希望而來,在北交所的滋養下茁壯成長。三年里,機遇與挑戰并存,北交所秉持初心,不斷完善規則、優化服務,見證著無數企業的崛起與蛻變。
展望未來,北交所將繼續為中小企業搭建騰飛的賽道,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重要力量。
本報記者 孟珂
2021年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鳴鐘開市,首批81家優質創新型中小企業正式登陸北交所;三年后的今天,北交所有上市公司257家,已初步探索出一條資本市場普惠金融發展路徑,激發出澎湃的“專精特新”浪潮,為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三年來,北交所錨定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目標,推動金融資源向創新型中小企業聚集。橫向看,北交所建立的契合中小企業特點的發行上市、持續監管和交易制度體系等,為創新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提供支持??v向看,北交所堅持與新三板協同發展,通過綠色通道和公示審核機制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型對接,通過轉板機制與滬深市場互聯互通,匹配不同發展階段中小企業的需要,完善了資本市場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全鏈條服務體系。
秉承初心
聚集專精特新
11月11日,聚星科技在北交所上市,首日漲幅為280.32%,成交額8.47億元。至此,北交所已擁有上市企業257家,其中133家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三年來,秉承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重點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職責使命,北交所聚集了一批科技創新“尖子生”。如:創遠信科參與完成的“微波毫米波測試技術與測量儀器”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公司已兩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項;基康儀器參與的“公路隧道結構健康智能監測裝備與工程應用”項目獲得2024年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佳先股份完成的“一種包含二苯甲酰甲烷的PVC用復合熱穩定劑”獲評安徽省專利優秀獎……
“作為首批登陸北交所的上市企業,這三年收獲頗多。”創遠信科董事會秘書王小磊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北交所上市不僅幫公司獲得了更多的融資途徑,為技術研發、產品升級、市場拓展等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支持。同時,公司在治理結構、財務規范、信息披露等方面也更加完善和規范。
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募集資金八成以上投向綠色低碳、數字經濟、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領域。上市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超九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占比近八成,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超一半,10家公司獲得國家級“單項冠軍”認證,16家公司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北交所對上市公司的篩選和培育機制逐步完善。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和創新能力的企業為北交所帶來了新的發展動力。
“今年以來,計算機、生物醫藥、美容護理等新產業的企業在北交所中占比有所提升,使得北交所的行業結構更加多元化。上市公司質量和結構的優化,提高了北交所的市場影響力和吸引力。優質企業的聚集不僅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選擇,也為北交所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章俊說。
三年來,北交所上市公司深耕主業,持續創新提質增效,體現出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韌性與活力。2024年前三季度,北交所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221.84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78.79億元。其中,214家公司實現盈利,13家公司凈利潤過億元。
不少企業憑借特色業務的強勁增長脫穎而出,錦波生物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88億元,同比增長91.16%,實現凈利潤5.20億元,同比增加170.42%。
錦波生物董事、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唐夢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生產的A型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成功解決了膠原蛋白的核心技術難題,并作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首款可用于注射的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三類醫療器械,憑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安全性,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這一突破性成果不僅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影響力,更為公司在膠原蛋白市場的持續擴張注入了強勁動力。
北交所公司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借助資本市場平臺,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4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共計57.84億元,同比增長1.66%。其中,超六成公司研發費用同比增長,46家公司研發強度超10%。
章俊表示,北交所為中小企業長期面臨的融資瓶頸提供突破,為其創新發展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有助于推動我國中小企業的快速成長和轉型升級,對于增強我國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量體裁衣
探索普惠金融之路
三年來,北交所針對創新型中小企業類型多、發展階段各異的特點,量身設計了四套上市標準,構建并持續完善涵蓋掛牌準入、發行上市、持續監管、再融資和交易等環節的特色制度體系,支持中小企業沿著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穩步前行。
北交所、新三板的融資制度安排,也形成了小額、靈活、快速的接續融資機制,助力創新型中小企業取得長足發展。截至目前,北交所累計公開發行股票融資540億元,平均每家企業獲得融資2億元。規模不大但惠及面廣,總體符合中小企業發展特點和資金需求,也進一步促進了各類資金貫徹普惠金融理念,暢通私募創投“募投管退”的良性循環,讓有限的社會資源惠及更多的中小企業。
東北證券成長企業投行部副總經理王晨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北交所“層層遞進”的上市路徑,為創新型企業提供了更為靈活和高效的上市渠道,這套制度無論在時間上、還是資金上,都已經探索出一條成熟的資本市場普惠金融之路。
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三板和北交所一體聯動,為更早期企業樹立公眾公司意識創造了條件,夯實了多層次資本市場“塔基”。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北交所從設立之初就踐行從嚴監管理念,構建適應中小企業特征的全鏈條監管體系,引導支持企業聚焦主業,持續提升上市公司質量,鞏固市場穩定基礎。
在章俊看來,三年來,北交所不斷深化制度創新,采取了一系列優化措施并成功落地。制度建設與創新的不斷推進,使得北交所的市場運行更加規范、高效,更好地適應市場的變化和企業的需求,為北交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三年來,北交所加強與工信部、科技部等國家部委以及各級地方政府的溝通協調,探索完善中介機構激勵約束機制,通過評價加分等方式鼓勵中介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投入,加大力度引入中長期資金、加強投資者保護,推動凝聚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共識,初步營造了各方共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良好生態。
可以預期的是,被賦予改革“試驗田”重任的北交所將不斷完善契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基礎制度,探索資本市場普惠金融發展路徑。
勢如破竹
市場流動性顯著改善
今年以來,北交所二級市場展現出穩健的運行態勢,顯著提升了流動性。具體而言,北交所日均成交額超95億元,日均換手率超4%,較去年同期明顯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自9月24日多部門聯合發布一系列增量政策的落地實施,北交所市場更是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以“壓艙石”北證50指數為例,截至11月14日收盤,區間漲幅超140%,充分展現了北交所市場信心的增強。
“隨著北交所市場的持續壯大,投資者的關注度和參與度顯著提升,市場交易活躍度與日均成交額均有所增長。”章俊表示,市場生態的積極變化與投資者參與度的提高,有助于增強北交所的市場流動性和穩定性,提高市場的估值水平和資源配置效率。同時,也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好的融資環境和發展機遇,促進了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
中央財經大學研究員張可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交所發展的第三年,市場呈現出量價齊升的態勢,主要得益于北交所上市公司專精特新屬性的日益凸顯,得到了越來越多投資者和機構的認可。
章俊進一步分析稱,北交所上市公司行業分布符合經濟發展趨勢,主要分布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等領域,具有較高的發展前景。投資者投資這些上市公司,不僅能從企業自身的成長中獲益,同時也能享受整個行業發展所帶來的增值回報。
北交所投資者群體不斷擴大、結構進一步優化,目前合格投資者超760萬戶,公募基金、私募創投基金等參與度持續提高。
近期,北交所行情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眼球。剛剛開通北交所權限賬戶的投資者王女士告訴記者:“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北交所市場,感受到市場信心正在回升。隨著多項利好政策逐步出臺并落地,堅信北交所中的優質中小企業在未來會有良好的表現。”
諸海濱表示,北交所投資者的數量穩步增長,當前高凈值個人投資者為北交所的主要投資力量。機構投資者結構中,基金和券商自營在北交所機構投資者中占比較高,隨著社?;鸬饶托馁Y本在北交所逐步壯大,有望進一步提高市場活力。
自2023年2月份啟動做市交易業務以來,北交所做市商積極履行報價義務,切實發揮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平抑波動性的作用。目前,已有17家券商獲得北交所做市交易業務資格。
此外,北交所債券市場高標準起步,已形成股債并行發展格局。債券業務方面,服務國債發行8.22萬億元,其中特別國債4000億元,投向“兩重”“兩新”等國家支持的重點領域和戰略方向;服務地方政府債券發行7214.16億元,支持區域實體經濟發展。信用債方面,累計發行8只,規模合計90億元。
緊弓滿弦
賦能中小企業謀新篇
順應時代的發展,新質生產力逐漸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而與新質生產力有高度“適配性”的資本市場也需不斷自我更新與優化,北交所正緊抓這一重大發展契機賦能“專精特新”企業。北交所董事長周貴華在日前舉行的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平行論壇上表示,北交所將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創新,支持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優質企業上市。
張可亮提出,應進一步探究提升審核效率和創新審核方式,比如能否從對企業上市的定性審核,提升為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審核方式;能否對財務規范性、技術創新性、產品市場規模等進行量化打分的方式。
章俊同樣認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北交所的長期課題。未來應加強與地方政府、產業園區等的合作,加大對優質企業的培育和引進力度。建立健全企業上市培育體系,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支持,幫助企業提高自身素質和競爭力,加快企業的上市進程。
“一方面繼續加強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也應當針對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質生產力企業的特性,研究推出適合鼓勵這類企業上市的審核標準,成為一個既可以支持工業經濟也可以支持數字經濟的數字時代的交易所。”張可亮說。
推動投融資兩端協調發展方面,北交所亦在積極行動。投資端,優化投資者結構,培育耐心資本,引導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融資端,深入開展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專項行動,豐富并購重組和支付工具,完善“小額、快速、靈活”的再融資機制,優化股權激勵制度,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機制。
此外,北交所還計劃進一步豐富其產品和功能體系,包括穩步推進政府債券交易功能落地,持續優化債券交易機制。優化新股發行定價管理機制,推動公開發行可轉債、ETF業務落地,研究推出北交所專精特新指數。
此外,圍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北交所還將加強與工信部、科技部、司法部等各方面的協同,匯聚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工作合力。引導上市公司加大投資者回報,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發揮公募基金管理人分類評價、證券公司分類評價等機制作用,引導各方合力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在諸海濱看來,要實現北交所以成熟投資者為主體、基礎制度完備、品種體系豐富、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市場監管透明高效、具有品牌吸引力和市場影響力的交易所,帶動新三板成為創新型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的孵化地、示范地、集聚地,北交所還需要在投資者制度上進一步改革推進,平衡好雙向擴容、供求兩端的關系。同時在基礎制度上也要進一步改革,發揮北交所的制度優勢,讓更多投資者了解北交所。
方向既定,緊弓滿弦謀新篇。時間必會見證,北交所將以更加堅定的步伐開創服務創新型企業的新篇章,為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力。
23:38 | 央行昨開展逆回購操作 凈投放3090... |
23:38 | 再上新臺階 中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 |
23:38 | 第二十六屆高交會盛大開啟 “點燃... |
23:38 | 央行反復重申“支持性貨幣政策”有... |
23:38 | 監管釋放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兩大信號... |
23:38 | 積極推動工業遺產變旅游資源 工業... |
23:38 | 上證180指數修訂在即 滬市標桿性代... |
23:38 | 眾人拾柴點“數”成金 為實體經濟... |
23:38 | 加強協同創新 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 |
23:38 | 北交所開市三周年:“特色”彰顯 ... |
23:38 | 北交所開市三周年:“專精特新”展... |
23:30 | 6家公募機構同日申報創業板50ETF產...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