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科創板五套差異化上市標準相對于A股其他板塊的突破在于增加了市值標準,弱化了財務指標,增加了研發投入比等指標,上市條件更加多元化
■本報見習記者 劉偉杰
作為我國資本市場全新設立的板塊,科創板方案已正式揭開神秘面紗。針對科創板的功能定位和上市企業特點,上交所作出針對性和差異化上市制度安排。
“科創板五套差異化上市標準相對于A股其他板塊的突破在于增加了市值標準,弱化了財務指標,增加了研發投入比等指標,上市條件更加多元化。”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符合處于快速成長期科技創新型企業特征,凸顯對科創企業的高度包容與支持,并助其在發展關鍵時期獲得資本市場有力支持。
據悉,為允許存在未彌補虧損、未盈利企業在科創板上市,上交所將引入“市值”指標,與收入、現金流、凈利潤和研發投入等財務指標進行組合,設置出五套差異化上市指標。分別如下:
一是市值10億元以上,連續兩年盈利、兩年累計扣非凈利潤5000萬元,或連續一年盈利、一年累計扣非凈利潤1億元;二是市值15億元以上,收入2億元,三年研發投入占比不低于15%;三是市值20億元以上,收入3億元,經營性現金流超過1億元;四是市值30億元以上,收入3億元;五是市值40億元以上,主要產品市場空間大,獲知名機構投資者入股等。醫藥行業企業需取得至少一項一類新藥二期臨床試驗批件,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并滿足相應條件。
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郭曉蓓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創板上市面向有較強科技創新能力和高成長型企業,要求研發投入較高,營業收入中高新技術產值占比較高。同時,強調渡過初創期且最近兩年營業收入連續增長一定比例且具有一定規模的科技公司。
管清友表示,處于快速成長期的“硬科技”型企業需要較高研發資金投入,而此類企業在研發投入階段很難靠傳統的債權融資,以及銀行貸款等方式獲得充足研發投入資金,亟需依靠一級市場股權融資的方式來融資發展,并吸引技術型人才等。
此外,作為國內首個場內試點注冊制的板塊,科創板將定位服務于成長到一定規模、擁有核心技術的科創企業細分龍頭,將與創業板形成差異化競爭。而與創業板不同的是,科創板實施注冊制。相比核準制,注冊制與科創企業成長過程的財務特征更具有內在契合性。
郭曉蓓還表示,科創板對個人或機構投資者資金、資產和投資經驗要求也比較高。另外,退市制度將與上市要求呼應,淡化盈利、強調技術替代性、流動性指標和信批違規退市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