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在日前舉行的“財經前沿——2021:全球經濟強勁復蘇?”論壇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王一鳴表示,全球經濟加快復蘇,但仍面臨風險挑戰。中國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但經濟恢復的基礎仍需鞏固。
王一鳴說,總體上看,全球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都在進入下半場,但是疫情沖擊帶來的結構性影響和對全球經濟的創傷并沒有消除,全球復蘇仍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
對此,他解釋道,這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全球經濟復蘇的分化態勢強化,二是全球復蘇仍面臨疫情的不確定性影響,三是全球通脹預期持續強化,四是全球金融風險加速積累,五是全球經濟短期反彈并未改變長期低增長趨勢。
談及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王一鳴認為,中國經濟延續穩定復蘇態勢,但經濟恢復還存在結構性差異。“總體上,供給恢復強于需求,工業恢復強于服務業,出口恢復強于投資消費,這個態勢盡管有所改善,但尚未完全扭轉。出口增速明顯超出預期,但進口增速偏弱,反映內需仍顯不足。中小微企業發展仍面臨困難,潛在金融風險的釋放壓力在增大。”
王一鳴建議,第一,宏觀政策要堅持穩的基調。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穩定市場主體預期。更加注重跨周期平衡,為應對新的不確定性留足空間。第二,促進經濟全面均衡恢復。關鍵是要擴大居民消費和促進服務業恢復。完善和落實行之有效的支持小微企業的政策工具,包括新的結構性減稅,將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延至今年底。第三,增強經濟恢復的內生動力。根本上要靠深化改革,特別是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編輯 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