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潔 見習記者 李靜
素有“西北啤酒王”之稱的蘭州黃河,今年上半年,成功扭虧為盈。
8月19日,“西北啤酒王”蘭州黃河發布業績報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4億元,同比下降22.37%;凈利潤2288.8萬元,同比增長1801.53%。
蘭州黃河解釋稱,2022年上半年,主要受3、4月份新冠肺炎疫情在甘、青兩省省會城市及周邊地區暴發影響,公司主營業務業績未達預期,仍出現虧損。但《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該公司在2022年中報中提及,報告期內,公司證券投資收益同比大幅增長,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證券投資凈收益為2586.73萬元。由此看來,公司上半年扭虧為盈主要是靠證券投資收益實現的。
“目前,啤酒行業呈現‘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競爭格局,蘭州黃河屬于區域性啤酒企業,且體量較小,在行業中排名較后,營收下滑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不務正業’;二是受到青島啤酒、雪花啤酒等產品滲透擠壓嚴重。”武漢京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肖竹青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稱。
主營業務不振
公開資料顯示,蘭州黃河主要業務是啤酒、麥芽及飲料的研發、生產、加工與銷售,主要生產“黃河”、“青海湖”啤酒和“黃河”麥芽等系列產品。
財報顯示,上半年,蘭州黃河的啤酒、飲料銷售收入均下滑,分別實現營收1.06億元、1604.26萬元,同比下降分別為15.11%、7.63%;麥芽的銷售收入有所增加,實現營業收入1562.5萬元,同比上漲19.07%。
從產量上看,2022年上半年,蘭州黃河生產啤酒飲料4.48萬千升,銷售啤酒飲料4.62萬千升,實現銷售收入1.23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下降19.44%、16.14%和14.2%。
從產品類別來看,蘭州黃河上半年各檔次產品營收均呈現下降趨勢。其中,中高檔類營收4163.85萬元,同比下降10.20%,占總營收比例為33.99%;中檔類營收3497.65萬元,同比下降16.95%,占總營收比例為28.55%;普通類營收2985.27萬元,同比下降19.17%,占總營收比例為24.37%;飲料類營收1604.26萬元,同比下降7.63%,占總營收比例為13.09%。
蘭州黃河啤酒產品主要在甘肅和青海兩省市場銷售,主要競爭對手為雪花和青島啤酒。當前,我國啤酒市場的主要品牌仍為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燕京啤酒、嘉士伯以及百威英博。五大品牌的合計市場份額達到70%以上,行業集中度較高,其他中小和地域性品牌瓜分剩下不到30%的市場份額,市場競爭異常激烈。
“蘭州黃河屬于地域性啤酒,隨著各大巨頭對于地域市場的壓迫,西北市場受到很大影響。蘭州黃河的產品、營銷策略并沒有應對新生代的核心需求進行定制,整體的運營落后于行業的平均發展水平。”中國食品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朱丹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靠炒股獲利
主營業務業績表現不佳之下,業內有聲音質疑,蘭州黃河通過“炒股”成功扭虧。
報告期內,蘭州黃河證券投資收益同比大幅增長。截至本報告期末,蘭州黃河證券投資凈收益為2586.73萬元。
據蘭州黃河披露的上半年證券投資情況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投資個股包括中國巨石、靖遠煤電、深圳機場、巴安水務、吳通控股。雖然其中三只個股投資在報告期內均出現虧損,但通過投資中國巨石,期內錄得收益2191.09萬元(同期凈利潤為2288.8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蘭州黃河炒股早已不是新鮮事。自2010年起,蘭州黃河發布《蘭州黃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證券投資內控制度》。當年,公司斥資1.5億元買入深發展A、中國聯通、中信證券等10家公司股票,從此走上炒股道路。十二年間,蘭州黃河全力投身股市,而股市的表現成為了蘭州黃河業績的晴雨表。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公司在2010年至2021年的12年間,有8年證券投資盈利,僅有4年證券投資虧損,兩者皆與公司同期凈利潤表現曲線一致。比如,在盈利方面,2010年,蘭州黃河證券投資收益1.09億元,凈利潤為1.02億元;2012年,蘭州黃河證券投資收益1368.93萬元,凈利潤2173.66萬元;2013年,蘭州黃河證券投資收益1855萬元,凈利潤2535.64萬元;2014年,蘭州黃河證券投資收益7063.20萬元,凈利潤7790.23萬;2015年,蘭州黃河證券投資收益7063.20萬元,凈利潤7790.23萬;2017年,蘭州黃河證券投資收益為1604萬元,凈利潤為1623.60萬元;2019年,蘭州黃河證券投資實現賬面收益3001.4萬元,凈利潤1563.23萬元;2021年,蘭州黃河證券投資收益為1880.84萬元,凈利潤約1911萬元。
朱丹蓬表示,“很多企業在主營業務萎靡的時候會進行一些理財性投資,但投資股市并不是立足之本,企業還是應該把主業做大做強、做精做深,才是發展之道。”
(編輯 喬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