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基金頻道 > 基金動態 > 正文

    “固收+”策略走紅 公私募業績卻冰火兩重天!“關鍵命門”浮出水面

    2022-03-03 03:0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今年以來A股市場整體表現不佳,本應作為“避險好選擇”的“固收+”產品,在公募和私募行業卻意外呈現“冰火兩重天”。

        某第三方機構的業績監測顯示,截至3月1日,今年以來私募“固收+”策略產品全行業平均盈利0.22%,且銷售端仍持續有增量資金進入;作為典型公募“固收+”策略產品的混合債券型二級基金,則出現明顯浮虧,多只新產品發行折戟。

        業內人士指出,能否具有高水平且較為靈活的多策略種類和豐富的增強資產類別,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固收+”產品實現“低風險、中收益”的“關鍵命門”。

        策略收益“加減不一”

        數據顯示,截至3月1日,作為典型公募“固收+”策略產品的混合債券型二級基金,813只產品(A、C種類分別統計)年初至今平均浮虧1.78%。其中,正收益產品124只,占比不足兩成,63只產品虧損幅度超5%。

        而國內私募行業某第三方機構的業績監測顯示,截至3月1日,私募全行業“固收+”策略(強債策略)產品平均盈利0.22%,有占比近6成的產品實現正收益。

        來自通聯數據的業績監測進一步顯示,同期國內近五千只債券型私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0.14%。

        換言之,盡管2022年以來A股表現不佳,債市也偏弱,但“固收+”策略私募基金仍然實現了整體的階段性業績小幅增強。

        2021年,“固收+”策略私募基金全年平均盈利達19.13%。(前述第三方機構數據)

        更多策略更好收益

        曾令華表示,目前國內公募機構的“固收+”產品,大多是以債券為主要配置,再加上其它權益類資產,如股票、可轉債、打新等。目前“固收+”公募基金產品在股債兩邊的配置比例大約是8:2.今年前兩個月,A股個股及可轉債整體下跌較多,而債券收益率有限,因此公募“固收+”產品表現相對較差。

        暢力資產董事長寶曉輝表示,今年以來公募“固收+”產品凈值表現偏弱,有債市波動的原因,但主要原因還是來自于權益方面。私募“固收+”的增強部分,會更多采用股票、CTA、定增套利、市場中性等各種策略類別和大類資產來靈活增強收益,所以今年以來私募“固收+”產品表現要好于公募。

        潼驍投資總經理張凡介紹,該機構的“多資產多策略固收+”私募產品,相對更為多元。其整個策略架構是由40%到60%固定收益策略、30%-40%多資產輪動策略和10%-20%衍生品策略組成。其中,固定收益部分與公募“固收+”類似,多資產部分是通過“公募基金量化FOF組合”的形式來積極獲取權益市場的收益。在衍生品策略上,由國債期貨策略組、股指期貨策略組、商品期貨策略組、期權策略組等組成。私募依托策略的多樣性、底層金融工具的豐富性,相對更能夠爭取到穿越周期、波動可控的收益。

        夏凡表示,相對于公募,今年以來私募“固收+”產品整體更受益于更靈活的投資范圍和策略,其中部分產品因配置CTA策略取得了相對更加穩定的業績表現。

        重點關注四個維度

        3月2日,公募機構創金合信基金公告稱,公司旗下甄選回報混合型基金因募集期滿時,未能滿足備案條件,確認發行失敗。這是今年以來發行失敗的第二只“固收+”產品。

        但夏凡表示:“從私募的老客戶交易行為來看,今年以來增量資金進入‘固收+’策略的占比仍在不斷提升。反映出在權益市場不確定性增多的情況下,資管市場真實需求仍較旺盛。”

        寶曉輝表示,今年通過權益投資來增強“固收+”策略收益的難度較大,而通過更靈活的絕對收益策略來進行收益增強的產品,可能會更有吸引力。相較而言,私募管理人的綜合投資能力,是投資人挑選“固收+”管理人的重要依據。在從業背景上“擅長靈活捕捉各類絕對收益機會”的管理人,可能更有優勢。

        張凡進一步指出,投資者挑選“固收+”管理人和基金產品時,可重點關注四個維度:一是產品策略穩定,能適應市場變化,投資者無須擇時;二是產品流動性好,資金容量大;三是低回撤、高夏普,適合低風險偏好資金;四是投資方式合規,管理高效。

        夏凡提示,對于“固收+”策略而言,投資者不應一味追求資管機構投研體系的“大而全”,而是需要關注相關研究框架或體系是否與其宣稱的投資策略和專業領域有足夠深度覆蓋。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