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包興安 見習記者 田鵬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22年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542億元,同比下降1.8%。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5438億元,下降2.6%。綜合前11個月數據可得,2022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9733億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93961億元,下降0.4%。
“去年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8%,明顯高于市場預期”,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解釋,基數效應或是去年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預期的重要因素之一。
從單月數據來看,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去年12月份,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4594億元,同比下降1.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948億元,下降1.3%。按消費類型分,去年12月份,商品零售36385億元,同比下降0.1%;餐飲收入4157億元,下降14.1%。
數據顯示,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2022年全年,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80448億元,下降0.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9285億元,與上年持平。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395792億元,增長0.5%;餐飲收入43941億元,下降6.3%。
2022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37853億元,比上年增長4.0%。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9642億元,增長6.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7.2%。
針對未來消費恢復趨勢,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稱,2023年1月份相關數據會進一步改善,但力度或會較溫和。首先,疫情對消費的負面影響仍在;其次,居民消費預期尚需恢復。預計二季度各方面形勢趨于穩定后,消費市場或會迎來進一步實質性修復。
為此,付一夫建議,短期來看,可繼續適當發放消費券,激發居民消費意愿。同時,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創造更多工作崗位,實現穩就業,從而保證居民擁有更加穩定的收入來源。長期來看,應立足提升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縮小居民收入差距。推動相關收入分配改革。同時,進一步優化消費市場環境,完善消費市場秩序,優化消費供給等。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則認為,加快推動消費恢復是有基礎和條件的,尤其是各地已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在促進消費預期、消費環境和場景改善的政策加持下,關鍵在于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各地在做好穩價保供的基礎上,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鼓勵和支持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和企業發展壯大,盡可能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增加城鄉居民的收入,引導擴大消費進入良性循環。
(編輯 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