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財經頻道 > 宏觀經濟 > 正文

    新一期LPR保持穩定 改革效能繼續釋放

    2022-10-21 06:34  來源:中國證券報

        10月20日公布的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顯示,1年期LPR為3.65%,5年期以上LPR為4.30%,均與上期持平。

        專家認為,雖然LPR沒有進一步降低,但前期多次下降的累積效應持續顯現,無礙貸款市場利率繼續穩中有降,也無礙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若有必要,后續LPR仍具備繼續下降的空間。年內信貸量增價降勢頭有望延續,從而提振有效投融資需求,持續促進經濟恢復發展。

        改革效果顯現

        正如先前不少市場人士預測的,10月20日公布的新一期LPR并未發生變化。

        專家分析,首先,10月份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持穩,意味著LPR報價基礎未發生變化。當前我國已形成MLF利率-LPR-貸款利率的傳導機制,MLF利率對LPR報價發揮著關鍵指引作用。10月17日,人民銀行等量續做本月到期MLF,中標利率2.75%,與前次操作相同。

        其次,站在商業銀行的角度,面對凈息差持續收窄的壓力,繼續下調LPR報價有賴于降低負債成本的舉措顯現更大效果。“二季度以來,貸款利率持續下行,銀行凈息差收窄壓力有所加大。在8月份LPR已實現非對稱式下降且效果正在顯現的情況下,短期內再次下調LPR報價的動力不足。”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稱。

        此外,今年以來LPR已多次下降,累積效應持續顯現。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稱,LPR多次下降后,對貸款市場利率的引導作用持續顯現,疊加效果需進一步觀察。

        調整取決于基本面

        近期召開的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2年第三季度例會指出,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導作用,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那么,未來LPR還會進一步下降嗎?對此,專家認為,后續LPR變化趨勢主要取決于我國經濟金融形勢。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當前國內物價溫和可控、政策空間較足,銀行業盈利整體表現良好、資產質量穩健,LPR仍然具備繼續下降的空間,但后續是否調整需根據宏觀經濟恢復狀況、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和銀行凈息差水平等多種因素綜合研判。

        機構人士分析,貨幣政策穩增長主要靠“寬信用”,倘若未來融資需求依然偏弱,為促進信貸合理增長,則可能繼續推動LPR下降,進而引導貸款利率下行,發揮利率杠桿的調節作用。

        與此同時,專家認為,存款利率穩中有降,有助于緩沖銀行凈息差收窄壓力,也可為后續LPR下行創造條件。“本輪存款利率下調幅度較大,可有效降低銀行資金成本,為報價行下調LPR報價增添動力。”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判斷,年底前即使MLF利率保持不變,5年期以上LPR也存在進一步下調的可能性。

        信貸量增價降勢頭有望延續

        9月以來,LPR已連續兩期持穩,這是否意味著貸款市場利率難以繼續降低?多位專家表示,考慮到宏觀政策繼續發力穩增長,以及前期系列政策綜合作用持續顯現,貸款市場利率有望繼續呈現穩中有降態勢。

        王青表示,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仍是貨幣信貸政策穩增長的一個重要發力點,新一期LPR持平并不會改變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勢頭,10月份新增企業貸款利率有望再創新低。

        除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近段時間,有關部門頻頻強調降低個人消費信貸成本,并進一步優化調整房地產金融政策,包括階段性放寬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貸款利率下限、下調首套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等。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石家莊、武漢、天津等十余個城市的首套住房商業貸款利率下限已低于4%。隨著系列舉措逐步見效,8月以來,居民新增中長期貸款規模持續擴大。

        企業和居民信貸有效需求回暖,正推動信貸市場總量和結構雙雙改善。業內人士預期,未來信貸價降勢頭有望延續,從而進一步激發信貸有效需求,保持信貸總量穩定增長,支持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