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包興安
國務院日前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全年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并提出擴大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的范圍,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千方百計使結構性減稅力度和效應進一步顯現。
“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至75%,體現了中國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和對科研創新的大力支持,也符合國際主要創新驅動國家研發激勵政策,對中小企業加大激勵力度的趨勢。”普華永道中國研發優惠服務主管合伙人邸占廣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預計隨著后續相關政策的出臺,我國政府研發激勵體系政策層次將得到加強,針對性更突出,將對“萬眾創新”和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積極性起到良好促進作用。
邸占廣建議,從中長期看,研發激勵政策應重點考慮以可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為基礎,針對中小企業給予部分研發費用的現金返還,以使尚在虧損期的中小企業能盡早享受研發政府激勵政策的紅利,加大研發創新投入。
湖南省國稅局統計數據顯示,此次小微企業減稅擴圍后,預計湖南省3萬戶小微企業可享受優惠,減稅1.7億元;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可讓近500戶科技型中小企業增加稅前扣除,減輕稅收負擔2億元;江蘇省國稅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江蘇省國稅系統享受所得稅減半征收的小微企業有30.45萬戶,年減免所得稅26.02億元。新規執行后,將新增0.9萬戶小微企業受益,增加優惠金額約5億元。
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他的企業2016年所得稅匯算清繳的年應納稅所得額預計約33萬元,如享受小微企業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可節稅約41250元。這些少繳的錢就可以用來擴大生產規模,也可以用來改善員工的生產、生活條件,減稅政策為企業發展增添了后勁。
專家認為,更加優惠的稅收政策有助于優化小微企業內部產業結構,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逐步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尤其是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可以真正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并帶動形成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創新創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如加速折舊、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股權激勵個人所得稅優惠、有限合伙制創業投資企業法人合伙人企業所得稅優惠、技術轉讓所得企業所得稅優惠、轉增股本個人所得稅優惠等。這些稅收優惠政策作為更有針對性的“減稅”措施,有利于鼓勵市場主體增加研發投入、提升產業結構,實現“放水養魚”,給經濟發展帶來更多活力。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日前表示,將按照“全年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的要求,抓緊研究落實擴大小微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范圍、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標準等政策的具體方案并不折不扣抓好執行,千方百計使結構性減稅力度和效應進一步顯現,進一步釋放優惠政策紅利。